每逢新年期間,醒獅表演總是為節慶增添了無限生機與喜悅。然而,您是否曾經好奇,為什麼每次見到的獅子外觀都略有不同?它們的區別在哪裡?不同的獅子是否承載著特殊的意義?
在本篇文章中,我們將深入探討醒獅的多樣性,特別是南派與北派醒獅的獨特之處,以及不同顏色和造型背後的文化寓意。
南/北醒獅的分別,只是顏色就能分辨?
醒獅的種類
醒獅文化源遠流長,致可以分為南獅和北獅兩大類。其中南派與北派醒獅以其獨特的風格、舞法和配樂各自占據著重要的地位。北派醒獅,以其靈動輕盈的動作和高難度的技巧,讓人讚嘆不已。而南派醒獅,則以豐富的表情、細膩的動作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觀眾的目光。
獅頭的形狀:
南獅的獅頭通常較為扁平,額頭部分較寬,獅鼻較短,整體造型更接近真實的獅子,表情豐富,眼神生動。南獅的獅頭上常見的裝飾包括豐富的彩繪和繡球,這些繡球往往與京劇面具有相似之處,充滿了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。
北獅則形狀上更加圓潤,獅頭部分較為立體,尤其是獅鼻部分較長,使得北獅看起來更具威嚴。北獅的造型更偏向於神話中的獅子形象,強調力量與靈動。
獅身的設計:
南獅的身體設計相對簡潔,更注重實用性和舒適性,以便於演員在表演時可以更好地展示技巧和靈活性。
北獅則在獅身上有較多的裝飾,如長毛和流蘇,使得在舞動時更加壯觀。北獅的表演往往包含了更多跳躍和翻滾的動作,因此其設計也更加考慮到這些高難度動作的需要。
北派醒獅:時代演變下的創新
隨著時間的推移,北派醒獅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,也不斷地引入創新元素。色彩的使用越來越多樣,旨在提升表演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表現力。每種顏色的變化都旨在更好地傳達醒獅的文化意義和精神內涵。
南派醒獅:京劇元素的完美融合
南派醒獅的獅頭造型獨特,額頭高而窄,配有京劇般的繡球。這種設計不僅體現了南派醒獅的藝術特色,更是將京劇的元素融入其中,使得每一場醒獅表演都像是一場視覺與文化的盛宴。
三國演義中的獅子造型
南派醒獅深受三國演義影響,特別是”一皇五虎”的獅子造型,通過顏色和造型的巧妙設計,講述了不同的歷史故事和人物性格。從代表仁德的劉備獅,到象徵忠義的關公獅,再到代表勇猛的張飛獅,每一種獅子都是對三國故事的一種再現和致敬。
一皇五虎獅子及特徵包括:
劉備獅
黃底白鬚七彩色,不僅代表著仁德瑞祥,更象徵著一種皇者的風範與溫和的力量。劉備獅在醒獅文化中佔有特殊的地位,它不僅是友善的象徵,更是一種對於師徒間深厚情誼的表達。傳統中,將劉備獅作為禮物贈予師父,象徵著尊敬和感謝,這一傳統至今仍被許多醒獅愛好者所傳承。
關公獅
紅底黑鬚黑色花,不僅代表忠義勇猛,更細膩地刻畫了關公豐富的人物形象。在三國演義中,關公身穿的紅綠袍分別象徵了他在文和武的不同場合下的身份轉換。這種顏色上的差異,不僅讓關公獅的形象更加豐富多彩,也讓醒獅表演增添了更多的歷史和文化深度。
張飛獅
黑鬚黑白色,時而配上綠或藍,這樣的顏色搭配不僅代表著強悍威武,更是對張飛人物特質的生動詮釋。張飛以其驍勇善戰著稱於世,其在醒獅文化中的形象,是勇猛和梟雄的象徵。通過舞動張飛獅,表演者能夠將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傳達給每一位觀眾。
張飛獅在醒獅界上公認為打獅,一般以型格的黑色為主色調。張飛,「五虎上將」之一。歷史上,以嫉惡如仇、驍勇善戰而著稱。劉備長坂坡敗退,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,據水斷橋,曹軍沒人敢逼近,膽識過人,勇敢善戰。他是勇猛、梟雄的象徵。
趙雲獅
黑鬚黃黑青色的趙雲獅,代表著英勇善戰,這不僅體現了趙雲在戰場上的英勇,更彰顯了他忠於劉備、保護輜重的英雄事跡。趙雲的忠肝義膽和勇猛善戰,通過這樣的獅子得以跨越時空,激勵著後人。
趙雲,「五虎上將」之一。歷史上,他是一位虎將。長坂坡戰役中,劉備輜重軍隊損失慘重,兩個女兒被曹純俘虜,劉備因張飛據水斷橋贏得逃亡時間,而甘夫人和劉禪在趙雲的保護下倖免於難。他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,對劉備忠肝義膽,日月可昭。
馬超獅
藍底白藍花的馬超獅,其獨特的色調和孝義忠肝的象徵,不僅反映了馬超忠於家族、勇於報仇的人物特質,更是對孝道的高度讚揚。馬超獅的形象,讓人們在欣賞醒獅表演的同時,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
馬超有別於其他獅子的色調,加入白色做主調原因是,在歷史中馬超上戰場是代父報仇,所以他的服裝是帶孝的服裝,所以有別於之前所介紹的分別。因此,馬超就成了孝獅,起舞馬超獅,孝義人人知。
黃忠獅
白鬚黃花色的黃忠獅,代表慈祥穩健,它不僅是對黃忠作為老將勇猛的肯定,更是對他晚年仍願意出戰、老當益壯精神的讚揚。這種獅子在醒獅文化中較為罕見,象徵著對年長者的尊重與敬仰。
黃忠,「五虎上將」之一。歷史上,他是勇猛的老將,70多歲還上戰場,是老當益壯的典型代表。這種獅比較難見,聽老一輩說,以前對地方有貢獻的老師傅,經推舉,將黃忠獅相贈,以此作為德高望重的典範。
南獅的配件及造型
所以在醒獅上,便會配上不同色彩的繡球,讓每件觀眾都如看到一場京劇般的感覺。
雖然南獅跟著三國演義中有不同樣子,但其實南獅本身亦有分不同派別,當中不同派別的樣子都有因時代轉變而有不同。
南獅一般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: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,額位寬而有勢,嘴較平闊;而鶴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。
而剛提及到的三國演義造型,一般會在佛山裝獅子出現多。
佛山獅與鶴山獅分別
佛山裝獅子在廣東區域相對流行,亦可能因黃飛鴻先師影響下,所以包括在香港佛山獅會相對常見一點。當然鶴山獅子在香港亦有不少師傅努力宣揚中。
鶴山獅子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相對流行,而發展亦相對迅速。不少時至今日的舞獅比賽強勁隊伍,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都是榜上有名。
而鶴山獅子經過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演變下,樣子都相對變得較為可愛。對比佛山獅子所呈現的威猛,新馬的鶴山獅就相對較受現代人及小朋友喜歡。
鶴山與彿山獅兩者之間還有以下的常見分別,佛山獅子頭頂的角多以尖角為主,但鶴山獅子便多數使用拳角 (角的樣子有點像多啦A夢的手)。
透過看完這篇文章,相信你對醒獅的樣子分類都有一點認知。
文:郭俊軒、王曉濤